部份职业咨询理论简介――择业动机斗争与职业目标冲突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15-03-24浏览次数:1102

     在实际生活中,职业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几种不同的择业动机,甚至是彼此冲突的动机,构成择业动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那种最强烈而稳定的择业动机称为优势择业动机或主导择业动机。一个人准备职业、选择与确定职业的过程都是由主导动机所支配的。各种择业动机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和斗争。
    
在职业定向过程中,是选择待遇高的职业,还是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是选择艰苦的职业,还是贪图舒适的环境;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边疆;……会产生激烈的动机斗争,只有通过动机斗争才能过渡到行为,因此,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帮助求职者权衡各种动机的轻重缓急,反复比较利弊得失,评定其社会价值。帮助求职者确定主导择业动机,使之顺利地导向行为,这是职业指导咨询及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
 
    
择业动机和职业目标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在简单情况下,二者常常是一致的。你想当农艺师,便报考了农业大学。想当农艺师既可能是你报考到农业院校的择业动机,也可能是你奋斗的职业目标。在更多的情况下,择业动机和职业目标又是不一致的。如前所说,同一职业目标可能有不同的择业动机。同样,择业动机相同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职业目标。都是为生理性择业动机所驱使,可以去当一个自行车修理工,也可以去当理发师,还可以去当搬运工……;都是为精神性择业动机、社会性择业动机所驱使,可以把当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救死扶伤为医学事业做贡献;也可以去当一名人民教师,把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当然,还可以去当一名售货员或服务员,以自己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顾客的称赞……。可见,同一择业动机,可以做出多种职业选择。
  
    
职业目标是由择业动机产生的。在行为面前有目标吸引,在行为背后有动机驱策,因而使择业行为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在职业目标之间也常存在矛盾和斗争,不及时解决职业目标冲突,往往会导致心理冲突。有些人平时高谈阔论,似乎胸有成竹,但面临多种职业目标选择常常木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就是职业目标冲突引起的心理冲突。正确选择职业目标是解决冲突的唯一途径。
     
    
职业目标的矛盾引起心理冲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双趋式冲突。当一个人面临两个具有相同吸引力的职.业目标,但只能选择一个,又不知如何选择时,就出现了双趋式冲突。职业定向不确定,无兴趣中心的人,尤其容易发生这种现象。例如:一个中学毕业生,面临升学的选择,既喜欢生物学,又喜欢文学艺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做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他有同样的吸引力,这就会引起职业目标的双趋式冲突。当然,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升学还是就业本身就会构成双趋势冲突。
     
    
第二,双避式冲突。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目标是当汽车司机,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清洁工和汽车修理工两种职业供其选择,而这两种职业都不符合他的职业目标,但又必须选择时,就会出现职业目标的双避式冲突。
     
    
第三,趋避式冲突。有这样一些职业目标,它含有吸引和排斥两种力量。如某化工厂有着优厚的物质待遇,也有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对人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它环境有污染,工作有危险,又使人望而生畏。又如,个体职业有着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它的收入不定,要承担一定风险……在这些职业面前应做出何种选择?必然会发生心理冲突。
    
    
解决求职者职业目标冲突,首先要以树立正确的择业动机为基础,不能患得患失。择业动机斗争常常是使人在不同职业目标之间游离的原因。其次,要帮助求职者,面对现实权衡利弊,分析自知识状况、能力水平、身体素质、目标远近以及其它主客观原因。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实际出发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如果一个人想当医生,又喜欢自然界的工作,那么可以选择兽医的职业,既喜欢经常活动,又想从事写作,那可以选择记者职业。但如果一个人既要薪金高,又要图清闲,这样的职业在商品经济社会很难找到;既想四处旅游,又要不离开家庭的职业似乎也不存在。应该让人清楚,很少有一份工作能满足一个人所有的期望。在职业目标冲突面前,要以最重要的期望为选择目标,做出迅速果断的选择。
   
    
择业动机对人的择业行为概括地说有三种功能:一是始发功能。它能引发一个人产生某种择业行为。二是指向与选择功能。它使人的择业行为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三是强化和保持功能。良好的择业行为结果会使动机得到加强,不好的择业行为结果会使这种行为动机受到削弱以至不再出现。
    
    
择业动机对择业行为的作用程度取决于动机的强度。但并不是动机越强烈择业行为效果就越好。对此,赫布做了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关系的研究。他发现动机水平过低,主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该进行的活动。当动机水平过高时,由于主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正常的认识和思维受到干扰,进而使行为效果受到影响。只有保持中等的动机水平,行为的有效性才最高。这时主体既得到了足够的行为动力,又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使行为效果达到最佳。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动机水平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与活动的复杂程度有关。简单的活动常因动机水平的增强而提高行为效果,复杂的活动则随动机水平的增强而降低行为效果。
      
    
个体择业动机的强度除了受个体职业需要的强度和动机性质影响外,还受行为目标的影响。动机引导行为指向目标,随着目标的实现,这种动机在动机结构中的强度就会不断减弱,其它动机就会不断加强,并逐渐成为左右人行为的主导动机。
      
    
如前所述,职业需要有不同的层次,择业动机也有不同的水平,进而决定选择何种职业。一个为生理性职业需要所控制的人,他的择业动机是获得满足生理需要的物质。在职业选择上必然把待遇的高低作为选择职业的标准。生理需要一旦满足,择业动机会随之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职业的再选择。各种不同水平的择业动机有各自不同的职业标准,我们认为只有同高尚的社会性职业需要相联系的高尚的社会性择业动机,才能推动人去选择那些最能实现自己价值的职业,从而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位置。
     
    
不仅如此,择业动机还决定着一个人实现职业目标的方式和途径。选择什么方式和途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是由择业动机的性质所决定的。被卑微动机所左右的人,往往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甚至不顾自己的人格尽摧眉折腰之能事……。而为高尚动机所激励的人则不会选择这类手段。决定实现个体职业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要对各种可能的方法途径进行比较,既要考虑主观必要性、又要考虑客观可能性;既要考虑最好效应的有效原则,又要考虑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有计划地实现职业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