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在大四还不明白适合什么工作,其实自我规划从大一就要开始。
职业规划并不是要把人们今后的每一步都做出计划,而是从观念上一开始就要对现实有所认识,并从行动上进行最有针对性的学习。学校里的学生社团活动对了解自己的兴趣也会有所帮助。
记者在北京几所著名高校的2004级新生当中采访时发现,很多同学对于自己读大学的目的并不是非常清晰,甚至对于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原因也并不了解,正是这种漫无目的造成了不少新生的盲目,因此提前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概念: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为四年大学生活确定大致方向
虽然大学四年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高中学习的一个延续和提升,但是由于大学结束之后面临着大学生们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人生选择,所以这四年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都可以在学习成绩通过的情况之下,自由选择如何度过这四年的时光,每种模式都会有自己的乐趣和回忆,但并不是每种模式都会带给你四年之后的成功和喜悦。
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认为,也许刚刚入学就开始准备就业,准备考研,准备出国的确太早,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一个科学的大的发展方向上的规划对大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至少,新同学应该从高中阶段的集体无意识当中走出来,明白自己缺乏些什么,自己需要在这四年当中寻求些什么。这四年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无法将其单纯地划分为某几个阶段。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是大四的事情,应该是四年的事情。
它不是一个时尚的话题,刚刚被人提起,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谁都无法回避。大学新生千万不能“大难临头”了才想起需要职业规划。
记者在北京几所著名高校的2004级新生当中采访时发现,很多同学对于自己读大学的目的并不是非常清晰,甚至对于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原因也并不了解,正是这种漫无目的造成了不少新生的盲目,因此提前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读大学无非有三个目的: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足够的人脉资源、锻炼自己加速成熟。而这几种目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有没有”的区别,只要新生有自己坚定的目标,能够从一进校门就开始努力去实践这些目标,他就已经具备了成功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
在高中时代,同学们更多的时间都用在学习和考试当中去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过自己,可能人们知道自己擅长哪个学科,但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何。对此,新入学的大学生必须要利用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其实,很多看似生活化的事情当中就体现了自己的特点。
在工作中发现未来职业
每个同学最后都会走向就业岗位,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同学在走上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工作岗位时,才发现自己根本并不适合这一工作。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傅莉认为,大多数同学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在挑选工作,这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认为,在大学四年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其实每个大学生都有很多机会去发现未来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比如通过实习,通过勤工俭学,通过很多短期的学生社团活动,真正了解工作的性质,也了解自己的兴趣。
规划方向:就业四年中时刻关注就业的“潜在目标”
就业形势:未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据权威部门统计,2004年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截至7月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47%,而北京高校毕业生达13万余人,增加2.7万人,增幅为26.3%,北京地区200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3%,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1%,本科生为79%。从整体来说,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而大学生自身的精英情结并未消除,造成了一些岗位大学生不愿意去。另外,由于部分大学院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造成了部分急需人才的企业无法招到合适的员工,而很多大学生又无法就业的情况。所以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就业依然存在较大困难,而买方市场这种状态在长期之内不会改变。
能力要求:四年中需要锻炼综合能力
综合知识和关联的能力。大学四年不管哪个科系的学习都为同学们准备了多门课程,很多学生每一个单科成绩都非常优秀,但不会将这些学习到的东西融合起来,这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把理论和发现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能力。创新是每个单位都需要的能力,但是目前不少创新总是局限在理论上和结果上,无法运用到实际中去。
在协作当中体现领导力的能力。协作能力已经成为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要求。但是很多学生仅仅体现了合作能力,而企业对个人的领导能力非常看重,特别是这种在协作当中自然体现出来的领导能力。
建议:就业永远是大学生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当中,应该将对就业的关注一直作为自己学习的潜在目标。首先,大学生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市场走向,并不断根据市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重心。其次,应该在学习之余尽可能地寻求校外实习机会。这些实习应该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关。第三,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
在社团活动当中、实习当中所遇到的人在今后工作中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
考研用对专业的爱好拯救考研的枯燥
考研形势:扩招幅度将逐渐放缓
2004年,全国报考攻读硕士的学生约94.5万人,比2003年净增14.8万人,增幅18.4%,共录取考生33万人,录取比例为2.9:1.其中,总共有17万多名考生报考北京的研究生,北京本地考生接近8万人,与去年北京高考人数不相上下,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了考大学。但据记者了解,从2000年开始的硕士大幅扩招已经在2004年开始放缓,人民大学等近两年来大幅度进行研究生扩招的高等学府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上已经达到了预期,研究生扩招将逐渐停止。而由于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更多的学生把考研当做一条出路,考研人数增幅不减,因此,考取研究生的难度将从2005年开始进一步增大。
能力要求: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勇气
考研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各方面的竞争。首先,就是经济能力方面的要求,考研需要学生购买教材、辅导书籍、报辅导班等等,这笔开销相当大。其次,考研需要准备的时间较长,很多同学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就开始准备了,同时,在大四的一年时间当中总是会重复相同的学习生活,同时要放弃很多东西,这对同学的耐心是一个考验。第三,考研的时间同找工作的时间会有重叠,这要求同学们能够沉住气,做好一切最坏的准备。
建议:首先,决不能将考研作为一种逃避就业的道路,因为目前研究生就业同样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是出于一种对专业的爱好,只有这样,研究生课程才不会显得枯燥。其次,考研可以作为一种对专业进行的二次选择。通过自己四年以来对市场和对自己的素质的了解,来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前景。
留学只有少数学生才适合的“投资规划”
留学形势:海归同样面临窘境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2人,单位公派5144人,自费留学10.92万人,比2002年同比下降了6.3%,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降低了6.8%.而2003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0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638人,单位公派4292人,自费留学1.32万人,总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了12.3%,其中,自费留学回国人数增长了15.0%.同时,从2003年开始,海归人员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新的职场热点,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成为待业人员。
能力要求:经济能力很关键
首先要有非常高的经济承受能力。在每年的留学者当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可以拿到学校的全额奖学金。而目前的留学市场中,英、加等国可能会高达20多万一年,同时还需要高额的担保金,最低的费用也需要一年4万-5万元。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其次需要极强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海外,如果没有足够的自理能力的话,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同时,如果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话,将很难在海外立脚。
第三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建议:留学是一个巨额的投资,需要做长时间的准备。特别是在资金和语言上,每一个留学者都应该在留学之前,做出准确的职业测评。一个人的性格、经历都对他是否适合留学有很大的影响。
专家指导:大学生活必须学会四项技能
●汪大正 职业指导专家,自由讲师
记者:在大学四年的生活当中,您认为哪些能力是大学生们应该学会的?
汪大正:我认为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大学生应该学会生存。在当前的环境之下,大学生必须要有肚量容忍不可变动的,有勇气突破有可能突破的,并且要有智慧有经验正确区分这两者。第二,大学生要学会学习。大学生必须在大学生活当中逐步改变只以成绩论英雄的看法,转向以业绩的好坏为评判标准,这其中则包含了各种学问。
第三,学会做人。现代社会中,智商决定录用,而情商决定提升。这一点主要是说大学生应该处理好人际关系。
其实寝室、班级、学校就是一个个小社会,大学生必须从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上锻炼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分享”。第四,学会发展。大学生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个人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以自立为基础上的。总是想依靠别人是根本无法获得成功的。
记者:大学四年对一个大学生的性格的最终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而这种性格对大学生最后的就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汪大正:我认为大学四年的生活就是性格塑造的四年。而这种性格直接表现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和是否适合这个社会,也就直接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归属。
要养成一个适应社会的性格,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职业”地对待大学生活的每一件事。第二,不要逃避集体,要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现代企业和单位更青睐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