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味”沁人心脾 飘入专业课堂

——法学院开展《国际法》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活动

来源:张琳琳发稿时间:2019-06-04浏览次数:418


201964日上午,法学院在3426开展《国际法》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由法学院余妙宏老师主讲,校党委副书记王伟忠、校教务部部长杨亚萍、副部长郑亚娟,各二级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观摩活动。

余老师首先从“国际组织法”中联合国体系这一知识点导入本次研讨课,确定了本次研讨课的学习目标,即围绕“国际法”、“国际组织”、“联合国”、“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五个关键词进入深入的思考,增加学习国际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随后,让学生做了两道热身测验题,从而带领同学们进入今天的研讨主题 “国际组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个小组围绕“中国在联合国成立中的作用”、“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当前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以及“新中国在安理会中行使否决权的案例”四个主题进行了研讨。整堂课,余老师针对小组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了及时地点评,紧扣主题,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国际法专业知识教学中,不断强化国际法的包容性,引导学生们关注国际法由“合作”向“共进”方向发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注重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提升教学感染力。此外,余老师还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更好的掌控课堂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研讨课的参与程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收效颇丰。

众所周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意味着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此向全世界作出庄严法律承诺,为国际法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指明了新方向,催生了新动力。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余老师结合《国际法》中“国际组织法”一章的学习,选取“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当下热点素材,并将其融入专业课堂,让学生们课前关注并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课堂研讨进行展示,再结合老师的总结和点评,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归纳、总结、分析、表达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们理解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开展本次活动,法学院旨在通过此类“隐形嵌入”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的引入教学,将“思政味”飘入专业课程,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学生们学习《国际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