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由我院余海鸥、曾凡宇老师带队,涉外法治班学生一行30余人走进宁波国际商事法庭,旁听了一起涉及中俄贸易纠纷的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案件。
该案件源于一家中国企业与一家俄罗斯企业就辣椒制品买卖合同产生的争议,案件围绕俄罗斯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的合法性和仲裁条款的有效性展开,宁波国际商事法庭进行了公开听证。通过此次观摩,同学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了国际商事仲裁与涉外诉讼的复杂性,并对《纽约公约》在司法实务中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案件审理结束后,宁波中院举办了“涉外法治明州讲堂”座谈会,此次庭审听证的审判员马洪法官、吴文雯法官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座谈会上,两位法官分享了宁波中院在涉外司法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浙江地区涉外法律实践的发展趋势。他们强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众多企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涉外法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亦不断提升。涉外法治人才不仅需要精通涉外法律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广阔的国际经贸视野。
据悉,近年来学校、学院对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法学院于2024年设立了涉外法治人才辅修班,并完成了首届招生。该辅修班设置了“涉外法律、英语、跨国文化交流、实践研学”理实融合的素质培养模块,旨在培育具备综合素养的涉外法治专业人才。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创新与努力。
(文图:曾凡宇 审核: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