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鄞州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力英,民二庭庭长何彬彬,以及机关党委副书记杨宇晶一行莅临我院调研指导,会议于7310会议室顺利召开。法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余妙宏,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泼,法学院副院长郭颖华,院长助理,公法教研中心主任刘明奎,法律系主任,国际法教研中心主任余海鸥,私法教研中心主任崔艳峰参加座谈会,会议由余妙宏主持。双方就法治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务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座谈会上,法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余妙宏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鄞州区法院一行对我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表示认可,高度肯定了学院通过“法官进课堂”“模拟法庭”等模式将司法实践融入教学,助力学生构建法律职业伦理观。双方就未来进一步推进“应用型法学生”培养计划,鼓励学生赴法院、律所等实务部门实习,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沟通。
此外,余妙宏院长就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议题指出,学院将依托国际法教研中心,加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持续深化专利法、著作权法等领域的教研成果转化,巩固学科的优势地位,推动知识产权专业建设和人才补位;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则将致力于开创“法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构建基层矛盾化解的复合型人才库。同时,余妙宏还指出,将持续推动我院法律学科竞赛的专业化与规范性,期望能够获得法院等校外法律工作者的更多指导。
鄞州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力英则分享了其关于司法科技的相关见解。徐院长从其在深圳出差期间的见闻展开,介绍了深圳DeepSeek系统在庭审记录、文书生成中的AI应用实例,强调了区块链存证技术对证据链完整性的革新价值。而在实践育人方面,徐院长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万里发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给予了肯定,并期望未来实习的学生可以能够延长实习周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余妙宏也期待未来徐院长、何庭长等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可以以学生“导师”的身份加入到学院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实现“双导师”创新育人体系。
会上,双方还就人工智能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展开了深度讨论,学院也初步提出“辩证融合”的理念,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案例库等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坚守法学的人文关怀与伦理内核,着重学生自身发展,培育更优质的应用型人才,探索智慧法治教育新模式。
此次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为学院发展、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也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畅通了学院与地方法院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推动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律所的交流沟通,汲取更多的智慧和社会资源,更好地服人才培养、地方建设。
(文图:王孜睿、黄云凯 审核: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