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在法学院7310会议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自学考试第五届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王健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法学发展之路”主题科研讲座。讲座由法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余妙宏教授主持,法学院师生代表6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王健教授从中西方法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知识体系对接的差异切入,指出西方知识体系以客观研究对象作为分类标准,而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如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体系,则以人为中心进行辐射。谈及我国法学发展特点,王健教授则着重强调了“以人为主”的理念。他指出,法学研究和教育应始终关注人的需求与发展,将人的权益保障置于核心位置。同时,“党政与法学结合”也是我国法学发展的显著特征。此外,我国法学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借鉴苏联模式,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发展道路。此外,王健教授就中国共产党的法学观、政法教育、政法人才培养等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随后,王健教授还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规模现状、法学教育特点等展开,就法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探讨。他提到,我国已成为法学教育大国,设有法学本科的高校数量众多,法学硕士点、博士点以及法硕培养单位也具备一定规模。然而,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征程中,法学教育面临着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等挑战。在法学教育知识体系与学位制度方面,虽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架构,但随着时代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需要持续优化完善,并对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学科布局需进一步优化、教材建设要注重政治性与专业性的融合等。
整场讲座精彩丰富,王健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学术问题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师生,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让大家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法学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为师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法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未来将以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契机,持续深耕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力量,培育出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敏锐实践洞察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
(文图:邹昀含、葛婧娴 审核: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