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法学院科研资讯简报
2014年第2期(总第2期)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2014年12月20日
目 录
科研工作信息
法治发展动态
法学研究前沿
卷首语:为了加强法学院科研工作信息服务,法学院每月推出一期法学院科研资讯简报,通报学校的重要科研管理信息,介绍当前法治发展的基本动态,汇总法学研究的前沿信息。法学院科研资讯简报主要包括三个栏目:其一,科研工作信息,主要是通报学校、学院发布的各种科研管理信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校及学院科研管理动向。其二,法治发展动态,主要包括国内法治发展的重大决策、事件以及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其三,法学研究前沿。汇总当月国内法学权威期刊研究论文题目及各地法学研究会议主题,介绍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科研工作信息
一、中央政法委调研题目
围绕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政法委为深入推进“三大建设”,提出了以下调研参考题目:
(一)关于政法机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职责任务
1.在全面突进依法治国新形势下,政法机关在理念思维、政策制度、体制机制、责任能力等方面存在哪些不适应?
2.政法机关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职责任务是什么?
3.政法机关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明年重点抓几项什么工作?
4.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策划、推进政法工作,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
5.党委政法委如何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提高领导政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6.完善司法责任制等四项改革试点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7.如何建立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
8.如何推进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9.如何按照有利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的原则,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有什么困难?如何解决?
10.如何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
11.如何改造现有的中级和基层铁路运输法院和检察院,探索设立跨行政区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2.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会遇到哪里问题?如何解决?
13.如何在坚守司法公正前提下,完善不同诉讼环节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14.如何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侦查、审查起诉机关如何更新观念、完善机制,确保侦查程序、公诉程序的办案标准符合审判程序的法定定案标准?
15.如何改革律师制度,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规范律师执业行为?
(三)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16.当前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呈现什么新动向、新特点?
17.如何运用民主、法治方式,提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18.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新形势,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四)关于政法队伍建设
19.当前政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20.如何确保执法人员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勇于担当?如何确保司法人员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21.如何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提高政法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22.如何推进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把好政法队伍入口关?
23.如何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律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法官、检察官制度,增强政法队伍的活力?
24.如何建立执法司法权制约和监督体系,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
25.如何建立执法司法权制约和监督体系,预防和减少执法违纪和腐败问题?
26.如何有效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防止利益输送?
二、国家环保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征文启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强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妒生态环境。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进入高发频发阶段,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显得极为重要。为此,环境保护部、中国法学会决定以“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为主题举办大型系列活动。
一、主题征文
(一)选题指引
选题指引目录见附件1,建议作者针对但不限于选题指引目录展开。
(二)投稿须知
字数在5000-10000字之间。注释体例采用页下注。首页脚注写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码、通信地址、邮编、Email地址。
(三)评审与奖励
1.坚持“公开、奋平、公正”原则,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届时发布评审规则,经过初评、终评和学术不端检测,确定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论文,颁发荣誉证书。
2.邀请部分一、二等奖作者出席拟于明年3月份在京举办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论坛”,担任报告人。
3.根据组织有效稿件的情况,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单位若干名。
4.颁奖仪式在论坛开幕式上进行。
(四)成果转化
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将报送中央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五)申报方式
1.采取个人申报的方式。
2.请将征文发至sthj2014@163.com,电子文档名称为作者姓名+论文标题。
3.征文截止日期:2015年1月15日。
附件一: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主题征文选题指引
一、基础理论
1.环境法哲学研究
2.环境法治的伦理基础研究
3.环境法基本原则研究
4.环境权研究
5.环境保护权力研究
6.环境法律关系研究
7.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研究
8.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研究
9.国外环境法和比较环境法研究
10.国际环境法的国内法化研究
11.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环境法治研究
12.气候变化视野中的环境法治研究
13.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环境法治研究
二、法律体系的完善
14.环境法的体系化研究
15.环境法典研究
16.《环境保护法》的完善和实施
17.《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和完善
18.《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和完善
19.《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改和完善
20.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研究
21.排污许可制度研究
22.环境税立法研究
23.环境损害责任立法研究
24.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2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制度研究
26.生态修复与补偿制度研究
27.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28.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研究
三、环境行政执法
29.环境行政执法手段和体制研究
30.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人员、程序)问题研究
31.环境监察体制研究
32.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约束机制研究
33.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研究
34.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程序研究
35.跨区域环境执法机构研究
36.地方政府环保监督职责研究
37.区域污染联防联治问题研究
3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体问题研究
39.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40.生态红线的制度保障研究
41.限期治理制度存废问题研究
42.“按日计罚”制度及实施问题研究
43.碳排放交易及碳税征收监管问题研究
44.大规模环境损害的预防问题研究
四、环境司法
45.中国环境司法的理念
46.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
47.环境法庭的案件管辖范围
48.环境案件审判方式
49.环境案件审理规则
50.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51.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52.检察机关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研究
53.公安机关的环境保护职能
54.环境司法鉴定机制研究
55.环境保护国家补偿制度研究
56.生态损害多元救济机制研究
57.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司法的衔接
58.大规模环境损害的救济研究
法治发展动态
一、立法动态
1.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本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已经于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同时废止。
二、2014年实施的《司法解释》(截止2014.12.10)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已于2014年9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2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1月6日起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已于2014年4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法学研究前沿
一、法学研究会议主题
1.2014年11月8日,由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主办,大连海事大学民商法学研究所承办的“合同履行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大会讨论的主题较多,涉及到黑白合同、以物抵债与不完全合同理论、合同效力与合同履行的关系、不可抗力对合同履行的影响、以物抵债的性质、担保协议的认定以及实践合同与诺成合同的区分价值、民事合同与商事合同的区分、婚姻法与民法的融合、身份行为、最高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三)及婚姻法的完善问题等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2014年11月8-9日,“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中国保险法律制度完善与保险市场规范发展”。本次会议具体议题的研讨由八个单元组成,研讨主题包括人身保险制度研究,保险合同制度研究,责任保险、保险金融制度研究以及保险监管及保险中介与其他制度研究。
3.2014年11月22~23日,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法律全球化:中国与世界”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4.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体系与法治道路”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法学院承办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个主题展开。
5.11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1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旨在进一步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6.2014年11月22-23日,“2014北大-斯坦福-牛津: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隆重召开。会议围绕“网络治理与网络中立”、“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互联网与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互联网金融”、“公司治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六个主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7.11月22日至23日,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新修改民事诉讼法适用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与会代表围绕“新民事诉讼法适用理论与实务”这一主题,分成总论、审判制度与特别程序、证据制度、证明责任、保全制度、执行与检查制度、诉讼与仲裁及其他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8.2014年12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腾讯互联网犯罪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4互联网刑事法制高峰论坛(北京)—— 网络犯罪的刑事法应对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举行。本次会议以网络犯罪的刑事法应对为议题,学者就“网络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黑客犯罪的刑事法应对”、“我国网络恐怖活动及相关立法问题”、“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问题” 进行了研讨。
9. 2014年12月6日,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组织的第二届中国民事诉讼法学青年论坛“紫荆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圆满举行。此次论坛的研讨主题为“第三人撤销之诉”。整个论坛围绕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目的”、“程序特征”、“当事人适格”、“与其他制度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10. 2014年11月29日, “第七届东北亚民事诉讼法制国际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顺利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恶意诉讼的法律对策与第三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为了推进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事业在东北亚地区的发展,Access to Justice理论创建者之一的小岛武司先生发表了特别演讲《接近正义的历程》。日本庆应大学三木浩一教授、桐荫横浜大学小林学教授、前韩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李镐元教授(延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王福华教授,分别作为各自国家的代表,发表了国别报告。
二、权威法学期刊论文目录
《法学研究》2014年第6期文章
专论
1.李 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
2.徐显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张文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信春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重大意义
5.周汉华:构筑多元动力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6.江必新:以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7.陈 甦:构建法治引领和规范改革的新常态
8.莫纪宏: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9.付子堂、胡夏枫:立法与改革:以法律修改为重心的考察
10.韩 松: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
11.凌 斌: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
12.董学立:我国意定动产担保物权法的一元化
13.曾 洋:内幕交易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
14.王亚新: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的再考察
15.袁中华:规范说之本质缺陷及其克服——以侵权责任法第79条为线索
16.王太平: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关系
17.赵秉志:当代中国刑法法典化研究
18.左卫民:死刑控制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
《中国法学》2014年第6期文章目录
□本期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王乐泉:论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姜 伟: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应松年: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术专论
徐 立:法律自律论
焦宝乾:逻辑与修辞:一对法学研究范式的中西考察
李拥军:“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博弈:亲属豁免权的中国面相
“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法院文化建设的司法取向及其实现
何 敏:知识产权客体新论
李 剑: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体系冲突与化解
熊 伟:法治视野下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闫尔宝:论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路径:以当事人诉讼活用论为参照
宋高初:论减刑撤销
刘学敏: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裁量权运用之探讨
任 重:董 坤:检察环节刑事错案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论虚假诉讼:兼评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实践
郭红岩:“船王求偿案”评析
黄明涛:两种“宪法解释”的概念分野与合宪性解释的可能性
《中外法学》2014年第6期文章目录
专题:走向中国民法典--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朱广新:超越经验主义立法:编纂民法典
摘 要:我国现行民法是在两步走的民事立法策略指导下适应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于三十年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浓厚的经验主义立法思维,使现行民法不仅在内外体系两方面皆存在严重缺陷,而且在法律适用上生发出日益膨胀的司法解释肿瘤。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司法解释,已对民事法律构成严重解构之势。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可能产生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化的新型政治社会结构,我国民事立法应顺应时势从经验主义转向理性主义,编纂民法典。为此,立法者应深刻领会私法的特性,摈弃超前立法会束缚人们手脚的陈腐观念。
王 竹:以“非基本法律法典化模式”编纂民法典的立法程序——一种“实用主义思路”的合宪性思考
摘 要:民法汇编不是编纂民法典,坚持实质意义上的法典化是确立宪法意义上“民事基本法律”地位的必要立法程序。不及时编纂民法典会导致三大难题,有必要尽快在实质意义上编纂民法典。第四次民法典起草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可观的起草资源,但也同时面临立法机关缺乏政治动力、审议能力和合宪的立法程序方案设计三大困难。从实用主义思路出发,应该采用“非基本法律法典化模式”,通过成立民法典编纂专家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民法立法方案》、起草《民法法典化方案》和由全国人大通过《民法法典化方案》四个步骤,确保民法典在保证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合宪性地通过。在立法机关作出及时编纂民法典的政治抉择之前,民法学界可以通过多重渠道进行民事习惯调查,并尝试通过民法的区际法域整合探索“另起炉灶”的起草模式。
殷安军:瑞士法上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形成——兼评“单一法典”理念
摘 要:一般认为,瑞士法开创了世界私法史上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先河,并对后世各国民商立法体例产生了重大影响。瑞士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在1881年旧债法通过时即已基本定型,1907年民法典通过后再继续修订旧债法,并在形式上通过将新债法并入民法典中,最终实现民商合一。瑞士决定将商法内容纳入债法、进而归入民法典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其早期私法典的立法实践和私法一元化的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瑞士联邦立法权限的宪法制约、德国同期立法的触动、“瑞士人皆是商人”的平等观念,尤其受到了当时在欧洲兴起的“单一法典”新理念的影响。“单一法典”理念作为如今仍在背后支撑着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实质理由,可以推进我们对民法典编纂议题展开新思考。
陆 青:论中国民法中的“解法典化”现象
摘 要:“解法典化”是指在有民法典的国家,层出不穷的法律特别规范造成传统民法的内外体系逐步分解的现象,其根源在于,以自由至上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民法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结构和组织关系的巨大调整。在此意义上,中国尽管没有一部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典,但在实质层面同样面临着“解法典化”的问题。不过,与西方民法典国家“先有法典化,继有解法典化”的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民法正处在一个“法典化”和“解法典化”并存的时代。中国一方面要在保障私权、捍卫自由、维护基本市场秩序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民法的“法典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微观社会系统的法律需求作出回应。有鉴于此,变动中的中国民法应该在明确民事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协调公益和私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持一个开放性的发展体系。
贺 剑:论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思路——以法定夫妻财产制为重点
摘 要:婚姻法回归民法或民法典的关键在于协调好婚姻法与物权法、合同法等财产法的关系。就基本思路而言,应该主要依赖债权性质的法律手段去调整夫妻间的财产关系,这样一来,夫妻与外部第三人既有的财产关系,以及相应的财产法规则均不会因此受影响。在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设计上,德国、瑞士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对我国民法素有影响的法域均采行了这一思路;而现行《婚姻法》却采取了另一思路,很大程度上以物权性质的法律手段去调整夫妻间的财产关系。就夫妻财产的归属而言,这对物权法以及交易安全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婚姻法》自身也有负面影响;就夫妻债务的归属而言,它也导致夫妻共同债务被错当成夫妻连带债务,以及夫妻债务的内部归属规则混沌不清。
赵 毅:遗嘱错误——反思潘得克吞体系的一条新路
摘 要:既有对潘得克吞体系的检讨,缺乏在具体民事制度层面的反思,遗嘱错误制度或可开启一条反思新路。在罗马法上,遗嘱错误是与合同错误并行的一项独立制度,存在自身独到的体系逻辑,并由此影响了潘得克吞错误体系的建构。尽管德国法形成了抽象的意思表示错误制度,但遗嘱错误仍然基于其特殊性而独立存在。在非潘得克吞体系的意大利法和英美法中,遗嘱错误制度形成了独特的内在机理,恰与东亚潘得克吞诸继受国中遗嘱错误制度之消弭形成对比。当代中国的司法实践证明,应尊重依存于各典型法律行为的错误制度之特殊性,而一个不存在总则或仅有序编的、无法律行为及相关意思表示制度的、合同错误与遗嘱错误各自分立于相应编章的民法典,或许是应当认真对待的一种民法典体系选择路径。
蔡立东:论法人行为能力制度的更生
摘 要:关于法人行为能力制度的学说以及立法和司法实践,纠结于关于法人本质之承诺的理论逻辑,比附自然人厘定法人行为能力内涵,将法人行为能力与其目的范围绑定,导致该制度的独立规范功能并未彰显,陷入僵死状态。立基于法人意思决定和意思表达的事实性区分,应根据法人的不同性质与目的,为不同类型法人配置与其性质和目的相适应的权力。以法人权力为核心要素,确定法人的行为能力,厘清不同类型的法人能够有效实施何种法律行为,从而使法人行为能力制度获得更生。
张传奇:论重大误解的可变更效力
摘 要:《民法通则》第59条和《合同法》第54条规定了重大误解的可变更效力。唯对于何谓重大误解的可变更效力,学界甚少论及。通过厘定民法中“变更”一词的基本语义,结合重大误解的评价重心和制度特征,可以逐一排除将可变更效力作单方变更合同的形成权、部分撤销、补正、确认、转换等理解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可将重大误解的可变更效力视作真意解释。
[论 文]
黎 宏:排他支配设定——不真正不作为犯论的困境与出路
蔡曦蕾:量刑失衡的克服:模式与选择
赵书鸿:论刑罚裁量的简洁化——量刑活动的经验性研究结论
劳佳琦:我国累犯从严实效之实证研究
《政法论坛》2014年1-5期文章目录
余盛峰:知识产权全球化:现代转向与法理反思
许慧芳:论文学中的法律——以英美法理学研究为例
孔庆江:中美BIT谈判中的国家主导经济议题研究及我国的对策
卢海君: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
于增尊:为刑事审限制度辩护——以集中审理原则之功能反思为视角
汪雄涛:清代司法的中层影像:一个官员的知府与臬司经历
汪海燕: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异化与消解
徐松林:我国刑法应取消组织卖淫罪
王荣芳:合法私募与非法集资的界定标准
罗海敏:论无律师帮助被追诉人之弱势处境及改善——以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为视角
练育强:人民检察院在“两法”衔接中职责之反思
郑延谱:量刑反制定罪否定论
张薇薇:尼采的“大地”与中国之天命观:法则展开之源叙事
戴一飞:法律硕士联考二十年:制度回顾与政策反思
贾媛媛:私法效应:行政法的一个多维分析框架
王英伟:文明复兴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再造
程 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范分析
教师科研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