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教学成果
(1)教学成果奖:省级1项,宁波市教学成果奖2项
①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的探索和实践” (获宁波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
②学专业“数字化”模拟训练的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③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宁波市教学成果
二等奖,2012);
④诉讼法律实务训练体系构建于实施(宁波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
(2)教材建设成果:出版教材3部
①电子商务法律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入选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②涉外法律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
③法律诊所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7
(3)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①支撑了1个宁波市重点专业
②支撑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
《经济法学》:省精品课程,2009-2012
《刑事诉讼法学》:省级精品课程,2011-2013
③支撑1个省级创新团队——经济法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
同时,还建设非诉讼法律实务训练课程8门:《法律方法》、《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政府法律实务》、《企业法律实务》、《会计法律事务》、《律师实务训练》、《电子商务法律实务》、《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等。
(4)教学改革项目:部级4项
①新世纪教改项目:“法学专业‘数字化模拟’训练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7—2009)。
②新世纪教改项目“法学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新模式研究”(2008-2010)
③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诉讼法律实练体系构建与实施”(2010—2012)
④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政学行企联动、学研创用融合”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5-2017)
(5)开发训练软件:2个
①“法学‘数字化’模拟训练软件”
②“万里模拟法庭训练系统”
③“法学非诉讼行政法律实务实训系统”
(6)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4篇(附件9 中心教师发表教改论文统计表)
2.教学效果
“三实两创一拓”实验教学体系、“政校行企联动、 学研创用融合”教学新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实践意识、法律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入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实质性提高。
①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法律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近年来,法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委员会,面向社会提供现场咨询和电话法律咨询2000多人次,接待来访群众60余人次,举办了大型的街头法律咨询与宣传20余次,协助律师老师处理非诉讼案件18起,诉讼案件16起,处理社区纠纷20余起,在学校周边社区举办模拟法庭12场次,提供法律文书及法律意见200多个,分发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1000余份。由于活动成效明显,“宁波市法律援助中心浙江万里学院工作站”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评选为 “先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并荣获“2014年感动宁波高校十大人物”、 “浙江万里学院人民调解委员会”被鄞州区司法局授予“五星级规范化调解委会”称号、“鄞州区消费者协会宁波市浙江万里学院联络站” 被鄞州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授予“消费维权先进单位”称号。《中国教育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多家新闻单位给予了10余次报道。
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入职能力。近3年来,法学院学生获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6项,申报与专业相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及参与人数逐年递增;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中共获奖2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学生获得专利或著作权登记23项;2012年来,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7篇。
多年来,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学生报考公务员的通过率一直名列浙江省同类院校的前茅;近3年来,在全国高校法学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是: 2013年95.95%,2014年98.33%、2015年98.71%,其中被国家、省公务员招考录取的共66人,考取国内国外研究生28人,通过律师资格考试380余人,创业105家。